编者按:据工业机器人数据统计,在全球范围内,生产线自动化水平悬殊。在每一万个工人对应工业机器人数量上,全球平均水平为58个,韩国达到396个,日本332个,而中国仅有23个。面对潜力巨大的市场,于1987年成立的拥有25年上千种应用经验的Manz公司,以本土化立足中国,凭借自动化、激光工艺、真空镀膜、电极印刷、测试与检测及化学湿制程七大核心技术,成为中国企业自动化生产设备解决方案优质服务商。面向蓬勃发展的电子装置市场,更是推出了Light Assembly自动化装配平台。在《中国制造2025》公布之年,中国自动化网有幸采访到MANZ亚智科技显示器事业群副总经理赵徐中、MANZ亚智科技显示器事业群资深经理朱德铭,来一解Light Assembly的技术优势。
《中国自动化网》:作为自动化生产设备解决方案专业服务商,Manz公司对于中国这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怎么看?
MANZ亚智科技显示器事业群副总经理赵徐中:Manz公司在自动化方向的发展,主要围绕我们的*新产品Light Assembly。Manz公司就是靠自动化起家的,我们的创始人Dieter Manz原本是IBM自动化部门软件工程师。那时IBM决定取缔在德国的自动化部门,Manz先生就筹集了一些资金把这个部门保留下来,由他本人负责,慢慢地就有了Manz集团。
针对中国市场,我们的策略定位是从技术出发,实现本地化。客户和市场在哪里,我们就到哪里去。尤其对于自动化而言,中国无疑是我们*大的市场,我们在苏州建立了一个规模很大的基地。Manz今年在内地的发展很好,尤其是自动化领域。另外,我们也发展医疗产业等新领域,还有一些特殊应用。
对自动化生产设备解决方案服务商而言,除了产品品质服务,售后服务和产品货期等增值服务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Manz亚智科技把销售团队和服务团队本地化。在国内,我们的售后服务团队有将近300人,亚洲约有500人。这是我们重要的策略,不仅是在技术上跟客户站在一起,我们的生产基地、销售团队、服务团队也和客户在一起。
《中国自动化网》:确实,本土化运营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共识,中国市场潜力巨大,但也面临着诸多阶段性问题,比如用工成本、技术革新、质量保障等。那么,Manz公司会推出怎样的解决方案?
“赵总”:Manz发展出一套模块化的自动化组装线Light Assembly,每一件即是一个模块,可根据客户需求和工艺复杂度,逐渐加上需要的工艺。每一个工艺通常有一台机器人自动完成操作。有些环节没有机器人,即表示需要工人操作,目前还没办法让机器人代劳所有操作。
在这条组装线上,我们把进来、输出、制程工艺、传送等全部环节全都实现模组化。此外,我们都会考虑目前市面上的所有机器来进行配备,以配合客户的需求。比如,针对移动零件时是需要水平移动,还是需要旋转,我们会考虑不同类型的机械臂。我们也可以给客户提供特殊的定制处理,例如,零件很小,或要求零件不能有划伤,或零件表面有液体不能旋转时,要在抓取步骤做特殊处理。
《中国自动化网》:这样模块化的自动化组装线有什么独特的优势?
“赵总”:首先,确保开发时间短,而且加快了建造速度。此外,我们在苏州组装,符合国内讲究速度的需求。当然价格也很重要,因此,为了降低成本,我们在东欧组装或者中国组装,从而就近服务客户。我们高度集成的解决方案有助于成本有效降低。在研发方面,Manz亚智科技在德国以研发为主,研发团队约有500人,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推出创新的解决方案。
Manz自动化技术诸多的应用,其中涵盖的技术领域包含自动化、激光工艺、真空镀膜、电极印刷、测试与检测及化学湿制程。这七大核心技术在Manz显示器事业群主要是面向高端精密的电子元件组装,比如手机、可穿戴式设备。
《中国自动化网》:也就是说,在高度集成中,通过模块化的操作模式,可以在生产线局部迅速作出调整,以适应生产的需要,包括满足生产效率和质量要求,甚至是完成生产线的迅速转移。能否举例说明一下?
“赵总”:目前,我们在国内和一家*大的手机制造厂有合作,配合自动化部分。但实际上,全球还没有任何一家手机品牌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线自动化。要做到全线自动化的挑战在于供应链上,比如做自动化中*简单的锁螺丝,我们给美国一家大型平板厂商做锁螺丝自动化。笔记本电脑背面外部有8颗螺丝,内侧有34颗,共42颗;以前是人工组装,取一颗螺丝放到位置上用机器锁好,大概需要4个人做半小时,后来全部自动化,自动取件,自动锁螺丝,仅需约5分钟。
《中国自动化网》:按照模块化的思路,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客户有什么需求,Manz都可以集成相应的方案?
“赵总”:是的。有的需求复杂度比较高,需要投入的资源较多,技术程度更高,在这种高端精密的领域,我们更有竞争力,也因此是比较专注的部分。有些难度相对比较低的应用,就简单地从一处搬到另一处。国内很多厂商都能做,只要有一个机器手臂和一个简单的软件就行。我们就不再去竞争,只需要去跟他们配合。
在集成方面,我们现在的供应链主要来自大陆和台湾,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来自德国。其他比较标准化的方面我们则与国内厂商合作。我们的优势在于模组化,灵活快速,符合国内客户的需求,而且大量使用高端运算、高端精密的零件。
《中国自动化网》:从现在的应用情况来看,Manz产品的重点应用领域是哪呢?
MANZ亚智科技显示器事业群资深经理朱德铭:高端、高精密的电子产品行业,主要面向几个比较大的国内品牌和一些在国内有生产基地的国外品牌。这些大品牌就是3C主导,他们旗下都有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或一些小型家电。虽然Manz目前没有小型家电组装的案例,但如果它们搭载物联网家电出来,也会成为我们的目标。目前在国内主要以电子产品、3C产品为主。
《中国自动化网》:所以,Manz的推出也主要面向电子装置市场,但是电子组件相对而言是一些简单的工作,需要做这样的改造吗?
朱经理:其实不然。比如笔记本电脑就非常复杂;智能手机制造尚未有人敢真正自动化,所以更复杂。首先,智能手机里面的零件很小,对精度、位置精度的要求特别高;另外,空间小,所以机器人不能自如地转动,因此难度就更高了。要人工安装当然可以,只是效率不高,错误率高,消耗时间多,成本也高,还有缺工的问题。企业现在就面临这样的问题。
Manz的市场定位是比较高端的产品。比如,笔记本电脑的组装,笔记本电脑的卖价一部分来自于使用者的舒适度,包括键盘完全平整,或是按键与旁边有较大的落差,使用者是可以感受到的。当你在用高端笔记本时,你可以发现键盘非常平整,在按键与旁边机壳间几乎没有缝隙。这是决定产品价值的细节,也是我们公司的价值所在。Manz给客户创新,帮客户提升产品质量,在细节处取胜。
《中国自动化网》:今年是国家推出《中国制造2015》的**年,您认为智能化在国内的普及度是怎样的?
朱经理:从数据来看,智能化的普及程度还不算高。但是,去年到今年国内增加了400家做各种机器人或自动化的公司,每家的重点关注不同。所以总体而言,这仍是一个很火的题目,有钱的公司找到技术团队都参与进来。所以以现有的发展速度,我认为未来几年仍会高速成长。只是可能成长到某一阶段就会面临淘汰的风险;有些企业“体质”不好,或技术能力不佳,则会被淘汰。
另外,我了解到有几家大显示器企业也主动开始这一领域的发展,其成功率很高;我们也同他们有合作,我认为他们很快就会发展起来。他们是以显示屏开始,但将来会跨入半导体。电子组件在国内我认为是刚起步。
《中国自动化网》:所以,这是现状,也是机遇所在。对于未来,对于“工业4.0”,您怎么看?
朱经理:工业4.0*大的含义是每个制程上的动作、结果全部可以数据化,通过互联网传送到云端,比对原来设计好的条件在云端重新计算。计算结果可以自动反馈给制程工艺,自动做优化调整。我们现在做的是发现产品的缺陷,通过监测、检查发现产品的问题,然后通知工程师做机台的调整。这些目前靠人工完成,但是未来的工业4.0全部是自动化,而且短时间内就能自动反馈。
编后语:工业4.0的前景是美好的,要实现这个前景,中国企业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前,全球制造业不甚景气,中国企业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中国企业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谁能在这个过程中率先完成自动化改造,变挑战为机遇,无疑将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突破点。Manz公司模块化的自动化组装线,无疑将为中国企业,尤其是电子装置生产带来全新的变革。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