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为某厂操作管理低压空压机和高压空压机的两组工人。其中操作低压空压机3人,高压空压机5人,均作为噪声暴露的测量对象。由于测定在夏季,每天只有上午开机,故佩戴个体计量仪测定4小时噪声暴露数据,被测工人同时做工时记录。
用国产SH126记录式声级计测量每个工人的个体噪声暴露数据。该仪器随身携带,每隔02秒从固!203!中国工业医学杂志2000年第13卷第4期定在耳附近的话筒中采集一次噪声数据,并将结果放入内存,每隔10分钟记录一组数据,共4小时。通过RS232串口将收集的数据输入IBM微机,储存在微机中待进一步分析。
测量数据采用SH126exe软件绘制工作期间噪声暴露水平动态变化的直方图,并计算4小时等效连续A声级(LAeq.4h)。分别计算每个工人在不同工作日中的噪声暴露平均水平及其标准差以及每组工人在各工作日中的噪声暴露的平均水平及其标准差。用方差分析检验工作日间和工人间噪声暴露水平是否存在差异,以评价每组工人噪声暴露的内部一致性。
在采用个体计量仪测量的同时,用HS5670声级计在车间内多个典型的工作位工人耳高度测量1分钟等效连续A声级(LAeq.1min),计算每个车间生产环境噪声的均值及标准差。
2结果
低压和高压空压机操作工典型的4小时个体噪声暴露动态变化规律,可见在工作期间噪声暴露水平存在波动现象,波动范围可达10dB(A)左右。通过查阅工时记录,噪声暴露水平波动的原因与机器的工作状态(开机或停机),工人的工作位等有关。不同工人,不同工作日的个体噪声暴露规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低压空压机操作工的平均个体噪声暴露水平为858dB(A),经方差分析工人间和工作日间噪声暴露水平差异均无显着意义(P>005),提示该组工人的噪声暴露具有内部同质性,不同工作日之间的噪声暴露相似,符合事先假设该组工人噪声暴露相似的工作假设。高压空压机操作工的个体噪声暴露,其平均暴露水平为857dB(A)。
在这两个车间工人工作位用普通声级计多点测量的结果为,低压空压机操作工工作环境的噪声平均水平(86127)dB(A),高压空压机(83827)dB(A)。
3讨论
本文观察了两组典型空压工的噪声暴露。令人感兴趣的是,用经典方法测量的生产环境噪声水平高压空压机低于85dB(A),低压空压机高于85dB(A),而个体计量仪测定的个人噪声暴露均高于85dB(A),两种测量方法的结果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近年来世界各国对生产环境噪声暴露的限制水平逐渐偏严,多趋于85dB(A),我国卫生部近期颁布的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也将85dB(A)作为执行该规定!204!ChineseJIndMed,Aug2000,Vol.13No.4的起点。在今后落实工业企业职工听力保护规范#时,工人8小时接触噪声的实际水平是否超过85dB(A)将决定工人是否要纳入听力保护计划,是否要进一步采取措施降低工人的噪声暴露。因此,准确测量和评价工人的实际噪声暴露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本文为例,个体噪声暴露测量和评价结果857dB(A)%提示高压空压机操作工应纳入听力保护计划;而用车间环境噪声测量方法所得的结果838dB(A)%则不需要进一步采取防治措施。
已知多数生产现场噪声暴露的情况非常复杂,涉及到噪声源发出的噪声是否稳定,工人与噪声源之间的相对位置是否固定,多个噪声源与工人之间的关系等,用经典的定点方法难以评价复杂情况下工人的噪声暴露。相比之下,个体噪声暴露的测量成为一种能够较好地反映工人实际噪声暴露的手段。从本文图1和图2的结果可见,采用个体计量仪可记录到机器工作状态改变和工人工作位移动等造成的个体噪声暴露水平的波动,弥补了经典方法测量噪声暴露的不足。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国产噪声个体计量仪的出现,对个体进行噪声暴露测量已成为可以实现的事情。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SH126记录式声级计已能初步满足生产现场测量工人个体噪声暴露的需要。通过不断改进,这类仪器将越来越适应现场个体噪声暴露测量的需要,今后有可能广泛应用于劳动卫生实际工作。
评价一组工人的噪声暴露应考虑工人之间噪声暴露是否存在差异及其变异范围,同样也应考虑不同工作日由于生产情况的变动等多种情况所造成噪声暴露水平波动及其变异范围。为此,我们按统计学无效假设的原理设计在一组工人中抽取若干人作为观察对象(本文每组人数很少,故全部入选),分别观察不同工作日的个体噪声暴露。结果证实,我们事先设想的噪声暴露变异确实存在,如果不注意个体间和工作日间噪声暴露的变异,有可能造成噪声暴露评价出现较大的误差。如表1中个体噪声暴露测量结果的极端值分别为801dB(A)和894dB(A),与858dB(A)的平均水平有较大的差距,如果单用1个人1次的测量结果有可能过高或过低地估计了该组工人的噪声暴露水平。
个体噪声暴露的测量及其评价是一个新的领域,本文对其中有关的技术问题进行了探讨。目前已经能做到比较客观,准确地测量和评价,但工作量大,需要许多个体计量仪同时工作,需要工人配合等是不可回避的困难。在今后的研究和实际工作中,需要进一步考虑如何改进这一技术,使之简便易行,并逐步做到标准化,规范化。
网友评论
共有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