螺杆压缩机经过几年高速发展 ,随着整机和主机国产化大步前进,以及国产品牌质量控制的逐步稳定,螺杆压缩机企业已经过了其高盈利的时代,迎来越加严峻的竞争环境。产品同质化严重,利润越来越少,品牌度不集中等特点决定了压缩机行业已经进入到“洗牌”倒计时阶段。
先阶段压缩机企业的特点
品牌不集中
目前,在中国取得资质的螺杆压缩机企业不少于400家,这么多的企业分布到全国各地,虽然沪浙广等区域企业更为集中,但企业规模大多比较少,企业品牌认知度多集中某个区域或某个领域或某个行业。国内螺杆压缩机企业主营业务过5亿元的企业都屈指可数,超过2亿元的企业不会超过10家,多数企业都集中在1亿以下。过于分散的 分布势必导致行业的竞争加剧。
同质化严重
纵观螺杆压缩机企业,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尤其是很多没有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更是以模仿见长。整机从主要零部件质量和价格分布可以分成高中低几档,能效等级也徘徊在1、2、3级之间。随着压缩机配套商规模做大,集中度增强,越发导致有大家的产品除了外观之外都差不多的感觉。
产品成本控制差异较大
由于压缩机企业过于分散、各家企业规模、采购渠道等原因,企业间的成本压力较大。在竞争日趋激烈后,企业往往会直接使出价格战的“杀手锏”,短期对一些企业看似有利,牺牲利润换取市场。长远来看,企业间的恶性竞争往往会搞乱市场,过去的家电市场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这种情况下,没有一个会是赢家。
“洗牌”环境下,什么样的企业可以生存
规模化的企业
随之企业的规模化生产,企业的盈利能力增强,其竞争力会有所提高,因此规模化的企业是生存的必要条件之一。以目前中国螺杆压缩机企业的规模来看,要想形成规模,企业年销售应该在3万以上,销售额在5亿元以上。
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
竞争越是激烈,产品质量稳定性要求会越高。一个企业如果控制不住产品质量,在洗牌过程中肯定是要被淘汰的。质量稳定控制对于组装型的企业来说就是内部的装配质量控制和供应商的质量控制。现在一些企业都会统计其机器的故障率和售后费率来衡量自己的产品质量控制情况。
财务状况良好的企业
财务状况良好主要体现在有充足的现金作为保障,这里往往体现在两个方面:供应商采购用款状况,销售产品资金回流状况。现在有些企业可能规模做的很大,每年销售额很高,但是由于汇款不好,资金占用率高,导致其供应商付款方式不好,就会形成产品采购成本升高,现金流短缺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其竞争力势必下降,严重的话就会被“洗牌”掉。
运行高效的企业
这里说的高效是涵盖所有衡量企业运营的指标,比如:组装效率、资金利用率、产品周转周期、销售到售后的响应等。一个企业要想高效运行,势必要有强有力的执行文化和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这些往往就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具有“拳头”产品的企业
这里“拳头”产品的定义是企业盈利*强的产品。也就是其“战略”性产品。往往体现在:1、差异性的产品:这种产品往往短时间内有竞争力,但会由于不具备“不可复制”性,难以形成长时间内的支柱产品。2、“不可复制”的产品:这种产品往往由于其技术含量高,加工难度大,研发周期长,短时间内难以模仿等特点,更具有竞争力。
盈利能力强的企业
具备上面第二条到第五条的企业就具备了这个特点,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不一定规模大。
压缩机企业如何面对“洗牌”
找准企业发展方向
从产品系列化规划、产品定价策略、品牌建设、质量控制等方面销售,找找企业的发展方向,为企业的发展把好“脉搏”。企业在品牌定位、产品定位、竞争战略等方面的定位要充分考虑市场现状,结合企业实际来决定。企业*终角逐都离不开产品,体现产品的价值就是其性价比。若要提升性价比,需要集中人财物一体化,通盘解决。压缩机行业一旦洗牌,势必造成人才、资本的集中,形成一定规模,企业的运营达到边际效应之后,企业才会达到盈利。
提升企业竞争力
通过对企业的成本、技术、质量、价格、渠道、促销、服务、规模、竞争战略、策略、管理、企业文化、市场网络、品牌建设、人才、资源整合能力等方面进行比较,企业很容易识别出自己的优势。企业的发展主要是通过控制成本、提升质量、拓展市场来保证的。通过完成前文提及的五个能力的打造,企业会形成的自己核心竞争力,这种核心竞争力会促成企业形成一个良性的闭环。
结论
压缩机行业经过洗牌后可能会如同今天的家电行业一样,产品品牌度集中,产品的定价权掌握在几家巨头企业手中。这对行业内一些有拳头产品又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是一个机会,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
企业只有具备自我否定勇气,打造重新造血机能,才能在大潮中屹立不倒,独领风骚。